【30th HKIFF】烈火青春─斬殺游牧慾望機器

早在一百年前,尼采預言了活在城市中的新游牧人思想。這些所謂新游牧人對社會規範置若妄聞,想要在被編碼的社會地位中逃脫。他們質疑被過時道德信條虛無化了的社會觀念,他們反對壓抑慾望,甚至認為要透過解放慾望來讓一切價值重估。受著這樣的思潮影響,譚家明敏感地相中了八十年代年青人體內的新游牧人因子,並藉著對道德觀念中、諸種慾望之中,至為敏感的性慾的描寫,創作了一部具十足衝擊力,蘊含哲學、文化與藝術內涵的烈火電影。縱然當時製作這部電影的公司主張集體創作,起用了包括譚家明在內共六位編劇,無可置疑地壓抑了譚導的創作空間,甚至影片到了攝製後期因超出預算而把譚導換走,但電影好些處理手法所交出的震撼力仍然讓筆者目瞪口呆。


電影開場的一段就已闡明了破除規範的概念,大班年輕女孩在泳池內喧鬧追逐,任憑湯鎮業把規矩記得如何熟稔,喊得如何振振有詞,他還是被一下子推到落水,甚至連熱褲一般的最後防線也被剝離。

然而,這個剝離可不單純是一個玩笑。湯鎮業作為救生員,造為其制服一部份的剝離,象徵著的是一個社會地位的剝離。明顯地,他自此以後就染上了新游牧人的習性;我們看著他不斷轉工,從救生員到的士佬到日本料理店員,他放下了造為傳播觀念疾呼規矩的大聲公,從游走於城市的的士中跳出,二話不說便滿足著自己的慾望,當著眾人的臉強吻張國榮的姐姐。

當然不得不提電車上的經典一幕,湯鎮業與張國榮姐姐都呈現著尼采的酒神精神,掛上「神聖的歡笑」歡樂豪放地愛撫著對方,甚至在作愛過程中走到下層當著司機的臉,連成一體地下車走到大街之上,續幹那未完的事。這幕實在看得我傻了眼,但其中的震撼力不在其傷風敗俗,卻在兩人由始到終,旁若無人的笑意。這使觀者對性慾的固有觀念被完全顛覆,而且力道之強,足以叫人反射性地重估價值。

相較來說,張國榮與葉童的一段就顯得很沉寂。縱然他們在相遇的第一晚就解放了彼此的慾望,但他們兩人都沒有挑戰規範的力量。他們只希望從規範中逃離,坐上nomad號輪船遠走阿拉伯或日本,靜靜地滿足自身的慾望。所以最後他倆都沒被斬殺,而只有湯鎮業與姐姐的份,想來這也算是一個比較政治正確的結局。

其實不止這四位年輕人,姐姐那位從日本逃到香港的男友信介也在不情願的狀況下過著游牧生活。為了逃避組織的追殺,信介四處漂泊,但其內心卻不願如此,因為他知道自己根在何處,有強烈家國認同。反觀四位香港年輕人就沒有自己根在何處的「煩惱」,沒有家國認同的慾望,對於游牧他們顯得義無反顧。這個比較就好像下了一個游牧之於缺乏身份認同的註腳,如從此出發延伸,《阿飛正傳》就出來了。

最後想說的是,這部見證著新浪潮終結的電影確是一支名副其實的青春片,其對青春的虛無、躁動和慾念的刻劃寫實得太赤裸,赤裸得實在不適合年輕人觀看。尢其是當道德價值還未在他們身上塑成之時,那如烈火般兇猛的價值重估精神根本無處著力。


相關電影文字:
香港早夭的烈火青春 文:李照興
烈火  VS  青春       文:葉蔭聰
延伸閱讀:
尼采哲學探析(重要概念:酒神精神
后现代哲学家德勒兹與游牧思想
《反伊底帕斯》序言

2 Comments

  1. Patrick said,

    April 14, 2006 at 11:48 pm

    姐姐名叫夏文汐,她過往拍了近廿部港產片了。想回應兩對情侶是對比作用,譚家明想帶出葉童那種有根基的愛情能抵擋外敵及面對大屠殺,無奈結局總不能收科。原本想將這幕放在船上拍攝,只因資金問題才不能完成。若放在Nomad 號上,結局主旨便會更鮮明了!

  2. chanvinci said,

    April 15, 2006 at 11:11 pm

    真厲害,這麼私密的事也知道。

    謝謝。


Leave a comment